农业社会化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伴随着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答案也随之升级。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田头,与农户、村支书、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了交谈。
织田如何成为“大田”
秋天的乡间,一排排黄、红、绿的乌桕叶子交织在一起,落叶在阳光下纷纷飘落,宛如文艺大片的镜头。 .. 路两边,都是看不到边的金黄稻谷。泗洪县解集镇农村工作局局长张浩德指着一块2000亩高标准水田说,全镇已流转8.9万亩耕地,高标准农田连片建造。
把粮藏在地里,就是逐步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小场”变“大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就业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提升农业社会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下属江苏苏河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苏河农服)“两头带动中间”模式获农业农村部认定,并列入2021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单位。总经理孙振中,北京大学博士后。“博士期间,我参与了一些研究项目,当时我们就预测农业发展会遇到‘瓶颈期’。” 他说,“参与‘种田’后,我进一步认识到小田改大田的重要性。比如,随着田垄和沟渠的消除,
“前端加强农资服务网络建设,后端扩大粮食市场订单规模。我们采用‘两端带动中间’的模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因为‘中间’ ’,特别是农机的社会服务,目前非常有限,赚钱难,甚至还要交路费。” 孙振中坦言,“实际上,很多地方原有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并不高,有的地方只是硬化田间道路,改造村级沟渠,一下子就完了。”
真正的“大田”应该是什么样子?“最理想的状态是,农机手吃完早饭,坐在拖拉机上,开着车一直往前开,中午在那里吃午饭,中途不掉头。” 孙振中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理想它的效率是最高的。100米长的田地只能开100马力以下的小拖拉机。200米长的田地可以用一台160马力的拖拉机,如果是500米甚至1000米的田地,可以使用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显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油耗也更低。因此,对于农机工,一天的工作,大田能产400亩、500亩,小田可能100亩,做不到。
田成方、路成网、渠通、沟通……在泗洪县结集镇汕头村,记者看到了约3000亩的“大田”。“如果算上我们这块田地的长度,能有五六里,整个区域连在一起,光是修路,就投入了上千万元。” 大户韩成江告诉记者农业行业标准查询,“当时为了把小田变成大田,花了不少钱,议论纷纷,农民一个个去干活。我说,你可以跟我们合作,我出钱给你,也可以你自己种,种多少种多少,等我们种完田,你想怎么种就怎么种。”
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陶长生说,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施“粮食落地”战略的关键举措。只有改进了,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
据了解,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省现有服务主体稳定在6.8万个,年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900万多亩,营业收入突破140亿元,创江苏全省服务总量历史新高。粮食连续五年增产 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小户型”如何变“大户型”
如何将众多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大难点。
10月28日,在泗洪县结集镇汕头村,苏河农服与汕头村签订农业订单协议。汕头村党支部书记孙启祥说,村里流转土地6000多亩。此次拨地600余亩,种植酿酒高粱。“我们跟大公司签了合同,不愁,高粱收了就卖。”
红缨子,一种特殊的酿酒用高粱品种。“我家200多亩地种小麦、水稻,现在也种了一些红樱桃种子。以前不敢乱种高粱酿酒,怕有风险。现在有订单了,我觉得更安心。” 1975年出生的汕头村村民朱道东说:“我以前在工厂工作,几年前才回来种地。村里的农民大多是40岁以上的人,你觉得吗?” 200亩地能忙吗?现在是机械化播种和收割,需要除草喷药的时候,就请几个打工帮忙,一年到头都不在田里,而且我会在空闲时间在外面做一些兼职工作。” 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夏天,由于气温高,啁啾霉病少,小麦收成好。然后感觉现在的200亩地分成了三四块。从一块走到另一块大约需要十分钟。如果能连在一起就更好了。
“我们一直绞尽脑汁想怎么带动小农户?其实像朱道东这样的中等规模的大农户服务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想通过基层供销社把小农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类似从适度规模来看,目前提倡的是合同农业。” 孙振中表示,“通过锁定下游订单,组织上游农户开展规模化生产,将有效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据悉,目前农业行业标准查询,苏禾农服已与洋河、牧原、利华集团等10余家大型用粮企业建立长期定向合作关系,今年签约2.1万亩高粱基地与洋河定向种植协议,麦季计划扩大到5万亩。以上。去年,苏河农服实现粮食订单21.8万吨,今年将达到40万吨。
苏禾农服社会服务部经理任正文表示,通过订单引进的“农业资源+技术”服务,宿迁试点示范田今年小麦亩产平均增产12%。到2022年,同时减少15%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 2022年宿迁普通小麦均价为1.48元/斤,苏河农服订单进口服务后销售均价为1.54元/斤。在两端带动下,农民亩产小麦综合收入比往年增加近80元,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江苏目前拥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20万多个,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力军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就江苏而言,经营面积小而分散的小农户仍然较多,而且从业人员年龄较大。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步伐加快,这一现象将更加突出。小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新问题,一个家庭做不了、做不好、不划算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陶长生说,江苏的服务单位很多,但有影响、有名气的很少,服务万亩以上耕地的还是少数。各地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解决“谁来种地”之忧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世纪流行病和防范农业风险的答案。现实路径。
标准太乱怎么办
“刚才我说了中台服务不赚钱,要补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标准太乱,大家都在做标准。” 孙振中说道。
没有标准,就容易引起争议。“比如,我们打农药,喷除草剂,喷药48小时后要浇水,除草效果要达到99%。如果喷了农药,农民不浇水,效果就会下降。”不到50%。我们最怕的是我提供了施药服务,他没有得到水,但因为没有标准,他可能反过来责怪我没有提供足够的服务。” 任正文表示,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相对缺乏的问题,苏禾农服还制定了水稻、小麦、高粱的服务菜单和企业服务项目标准,涉及20多项具体服务指标。
从农民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快速增长,但规模、实力、管理水平、服务效果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新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服务流程来看,一些服务机构在服务前与农户缺乏充分沟通,服务过程中缺乏对规范操作流程的监督,服务后未根据操作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等。 ,不能满足小农户和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张浩德说道。
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卓伟表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扩大面积的同时,要提高服务质量,引领农业社会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生产经营。“截至9月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555万亩,配方施肥、统一防控三个环节服务规模扩大,农机作业已达2632万亩。”
据了解,江苏提出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质量。在规范管理、创新机制、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促进农业社会服务业健康发展。在规范管理方面,立足县域,研究制定因地制宜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服务过程指导和服务效果评价。加强服务合同和服务价格监管,推广使用示范文本,规范服务行为,防止价格欺诈和垄断,保护农民权益。在创新机制方面,鼓励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促进各主体紧密联系,形成利益共享,共同承担风险的社区。在品牌建设方面,各地要着力培育农业社会服务品牌,着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涌现江苏名牌。共同承担风险的社区。在品牌建设方面,各地要着力培育农业社会服务品牌,着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涌现江苏名牌。共同承担风险的社区。在品牌建设方面,各地要着力培育农业社会服务品牌,着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涌现江苏名牌。
新华日报路口记者 宋晓华 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