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品牌
  • 招商
  • 头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农业副业 » 正文

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图)

发布日期:2022-12-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200
核心提示:“农业物联网主要有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作用。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要解决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集成技术,它正在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目前,农业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存在哪些瓶颈,如何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智慧农业是什么样的

在北京夏利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持续监测室外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指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的环境和生物信息参数。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网络化灌溉管理系统可节水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水15%至20%。整个系统可使菊花从分化到出芽的时间缩短5~7天。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北京夏利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的核心基地。示范工程初步建设核心示范区5000亩、直接带动区2万亩、辐射带动区5万亩。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核心区蔬菜平均增产10%左右,基地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由于前期示范效果良好,今年又有6家农业企业和部分农户主动提出安装传感器,通过农业物联网实现节本增效。

“农业物联网主要有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功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徐世伟解释说,农业物联网不仅可以感知水、肥、热、气、光等外部环境变量,还可以感知生物本体,为例如,感知水稻叶子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果感觉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说明缺氮,需要补充氮肥。如果肉眼观察叶片变黄后再追肥,为时已晚。”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农业部市场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和成表示,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各方面的智能化,目标是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生态可控”。质量可追溯。”

瓶颈在哪里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还没有在经济指标上进行量化,不计成本的示范对于农业物联网的推广没有实际价值,谁来买单的问题。”必须解决申请。” 试点示范不代表真正的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尚需时日。农业是弱势产业物联网智能农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就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在早期发展中受到严重的资金约束。

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app_欧美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_物联网智能农业

资金投入是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首要问题。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综合效率较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价格高昂,难以大规模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不同,价格从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搞规模经营,不搞高效养殖,普通大面积种植的农民是买不起的。

“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业传感器的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市场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建表示,我国传感器主要集中在监测温湿度,以及较少关注其他环境因素,尤其是对生物本体的感知。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导致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经常需要校正,设备寿命短。

同时,物联网设备还不足以连接“地球大气”,需要在满足农民需求方面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于高校实验室。概念产品很多,但实际产业化率不高,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距较大。

“物联网设备要力求方便实用、‘傻瓜式’。” 宜兴水产养殖物联网从实验室概念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共开发了3代产品。历经数百次改进,大部分是为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方便农民经营而进行的改进。

发展之路是什么

农业物联网工程要以“可测量、传输快、计算有效、用好”为建设标准,着力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广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

据介绍,农业部正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积极谋划启动“经(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补贴制度,加快推广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的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设备,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电信运营商、涉农信息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逐步形成政府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引导下,

“农业物联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普遍处于试验阶段,必须重视,但不能盲目夸大它的作用,要结合现有的信息化工作。”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物联网发展和应用要突出重点,优先向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产业发展. 他认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等应重点推进。

面对国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表示,要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引进消化高难度技术,自主开发短、平、快技术。传感器应转换成低成本、便携的仪器和设备。通过单项技术突破和集成应用物联网智能农业,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步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头条分类

头条排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