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继续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基本方向是尽可能消除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干预,构建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韩军
1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也存在不少隐忧。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近年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呈现全面“倒挂”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这些问题不断加剧,创新完善农业政策,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刻不容缓。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农业政策制定面临的新背景和未来政策的一些优先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
对我国农业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
今天,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城镇化进程,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5年,56.1%的中国常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7.7亿人。近5年来,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加2100万人。根据新发布的“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蓝图,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每年新增约1400万人。年。
伴随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大。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按照美国对中产阶级的定义(即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的个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达1.09亿,居世界第一。与美国的 9200 万相比。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中等收入阶层的定义(即家庭年可支配收入9万至45万元),中国中产人数已达3.34亿,占24.3%。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镇化的积极影响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效率相对低的农业部门流向效率相对高的非农部门。生产率的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二是快速城市化和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带来的最显着变化是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从需求端对农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联合对中国城镇化进行了大规模研究,其中一项研究课题专门衡量了城市化对食品消费的影响。基本结论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将从吃饱向吃得更好、更有营养、更健康转变。这一变化不仅大幅增加了饲料粮的间接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农产品供给体系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中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2%的人口。那时候,吃饱是第一要务,农业政策更偏向于增产。既然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政策目标的导向也必须进行调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由总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改革和完善农业政策,必须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而言之,未来中国农业发展不能只以增产为主,这条路走不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继续保障农产品总量,使农产品供给充足;另一方面,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要继续保障农产品总量,做到农产品供给充足;另一方面,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要继续保障农产品总量,做到农产品供给充足;另一方面,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中国劳动力供需结构的变化正从供给侧对农业转型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012年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阶段,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2-2015年累计减少超过1500万人。世界银行预测,尽管中国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到2040年中国劳动人口仍将下降10%以上,减少9000万人,相当于德国的总人口。
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劳动力成本显着增加,不仅削弱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而且对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2013年我国主要农作物平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大豆32.1%,最低为32.1%,棉花最高为62.5%。美国主要农作物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最高的是棉花,仅占总成本。10.8%的美国大豆仅占劳动力成本的4%。近10年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人工成本年均增幅高达15%。2015年,
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进入上升通道,意味着我国迫切需要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和全程机械化水平,通过“机器换人”,让少农多种地减少劳动力使用密度,实现成本节约。协同作用。2015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为63%,玉米、水稻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5%,小麦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等全过程机械化水平还较低,未来这些领域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农机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在提高经营规模方面,我国仍有2.2亿农户,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仅为半公顷,耕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农户仅有1032万户。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农场的发展道路。在政策上,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化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平均每户土地经营规模只有半公顷,耕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农户只有1032万户。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农场的发展道路。在政策上,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化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平均每户土地经营规模只有半公顷,耕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农户只有1032万户。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农场的发展道路。在政策上,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化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农场的发展道路。在政策上,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化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农场的发展道路。在政策上,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化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前景依然广阔
毋庸置疑,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对国内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的利用仅限于此,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生活水平升级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食品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世界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政策导向是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保证口粮自给,适度进口国内紧缺农产品,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合作得到全面提升。在农业领域也是如此。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从2002年的124.7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168.8亿美元,增长8.4倍,年均增长18.8%。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2015年中国进口大豆8169.4万吨。2016年1-8月,我国乳制品进口156万吨,比2015年同期增长24.7%。1-9月,猪肉进口127.9万吨,同比增长146.7%。
在中国农产品进口方面,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是玉米及其替代品的大量进口。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震荡下行。2012年8月,美国产玉米为每吨332.95美元,到2016年2月,跌至每吨159.68美元,价格跌了一半。与国际玉米价格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玉米政府收购价却持续上涨,从2008年的0.75元/斤涨到2014年的1.12元/斤,涨幅接近50%。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断拉大,导致我国一方面大量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中央农业韩俊,另一方面大量国产玉米进入粮库,造成库存严重积压的不正常现象。2015年DDGs(酒糟蛋白饲料)、大麦、高粱、木薯作为饲料玉米替代品的进口总量近4000万吨。在我国饲料加工原料比例中,以玉米为原料的比例已降至30%。
2016年以来,随着国内玉米去库存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实施,国外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减少,其中大麦、高粱、木薯、玉米酒糟粕进口量前三年下降55.8%宿舍。、29.9%、24.4%、48.9%,这实际上是市场机制恢复的自然结果。预计2017年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将继续减少,对此,我们要客观看待。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深化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基本方向是尽可能消除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干预,构建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在这方面,各国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探索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的前景和空间依然十分广阔。我们倡导更具包容性和多层次的贸易合作。我们鼓励中国农业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但不是鼓励他们买地种田,而是加强对产业链的深度参与,提高投资效率。我们倡导更具包容性和多层次的贸易合作。我们鼓励中国农业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但不是鼓励他们买地种田,而是加强对产业链的深度参与,提高投资效率。我们倡导更具包容性和多层次的贸易合作。我们鼓励中国农业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但不是鼓励他们买地种田,而是加强对产业链的深度参与中央农业韩俊,提高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