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祝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市县部署要求,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八大产业”。菌类、藜药8个特色产业全力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了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成为每家每户的致富之道。
走进天祝县赛氏镇土城村,成群结队的白牦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不远处的曼喇家养殖合作社里,养着肥壮的白牦牛。农民刘贵军正忙着计算近期屠宰的收入。
天祝县满拉家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贵军:“我是县人大代表,也是村干部。今年县两会上(提出),天祝县要培育八大产业。牛而养羊业是我们村的核心支柱产业,我回来后向群众宣传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广圈舍养殖,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
为做大做强白牦牛产业,让草原更绿,牧民增收,天祝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减畜增草”的思路,推进全县畜牧业发展。山下设施、山下养殖、牧区养殖、农牧育肥”实现了放牧向舍饲、草地牧向设施牧的双赢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增收形势。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培煌:“近年来,天祝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培育白牦牛产业作为‘八大产业’之首,并先后制定了《天柱白牦牛品种资源保护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肉牛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壮大了天柱白牦牛产业。同时,成立了牛羊产业技术服务团队,积极推动良种选配、科学补饲等实用技术的推广,
据了解,到2025年,通过政策驱动、平台建设、链条延伸、模式创新等举措,“唯一”的天竺白牦牛产业全面进入产业化经营快车道。届时天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县白牦牛养殖量将达到10万头,品种质量和效益将不断提高。
岔口台马产业是天祝县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农牧民脱贫的特色产业之一。近期,为加强岔口阶段马品种资源保护,建立健全资源保护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高效发展,天祝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依托在“天柱藏族自治县国家岔口阶段马种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上,开发建立了“天柱县动物品种资源管理系统”,通过了县乡技术人员的生产计量鉴定、芯片植入、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马秀山:“我们开发的天祝县动物品种资源管理系统,完整记录了马匹的基本信息,以及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血统等细节信息基本实现了马匹品种资源的动态管理,对这匹岔口期马的品种资源保护有很大帮助。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把发展岔口阶段马产业作为振兴国民经济、丰富群众生活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关于加快天祝县马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现代马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岔口阶段马养殖生产体系,培育发展现代马养殖业、体育产业、旅游休闲等工业、文化产业等。促进传统优势资源转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裴成方:“该县高度重视岔口阶段马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岔口阶段马产业被列为一扶持发展全县八大产业 去年,县出台扶持政策,即今后养殖适龄母马3匹以上的,每匹适龄母马补助1000元。适龄,即配种母马,每匹种马5000元。乡镇、村组组织赛马,参赛马匹达到100匹以上,县里奖励5万元。也有专业组织比如合作社。”
据了解,目前,天祝县现有岔口马场900余户,养殖岔口马4900余头,规模化养殖场3个。通过调查分析天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3岁优质马匹价格在3万-5万元左右,成年优质马匹价格在5万-10万元左右,优质母马价格在1.5万元左右。 -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天柱县大柴沟镇养马户张培清:“这两年,县里对马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我们可以自己养好马。通过举办赛马,我们可以搞到三匹或三匹马。” “四个奖金,一万块钱,再加上我养的十几匹母马产下的小马驹,一匹小马驹至少能卖到一万块钱,也能赚十万多块钱,收入不错。”
在距天祝县城70多公里的哈溪镇东滩食用菌产业园种植棚内,镇上的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种植户正确种植和采摘食用菌。为了让种植户更准确地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该镇引进了智慧农业远程后台操作系统,并在部分种植大棚开展试点。
天祝县哈溪镇农技经站技术员杨立宇:“我们现在引进了智慧农业远程后台运行,可以实时显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使用手机后,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可以坐在家里随时随地观察棚内情况,并及时向群众汇报,询问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喷水,什么时候开始开卷筒百叶窗通风,很方便。”
近年来,天柱县农业农村局始终把壮大扶贫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水土光热气结合优势水源充足、土壤优良、阳光充足、气候凉爽、温差大、污染少。培育壮大“牛、羊、鸡、马莴苣、藜药”八大产业。“独一”白牦牛养殖能力8万只,毛肉兼用的高寒细毛羊达到140万只,全产业链金鸡产业日产保鲜55万只鸡蛋,还有“特殊”的岔口阶段马有6个,存栏000匹,建成10.2万亩绿色有机高原夏菜生产基地。“错风头”食用菌种植规模已达2500万袋,边地种植30万平方米,健康美丽藜麦种植面积达11.6万亩。高原净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实现了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入户致富。同时,围绕抓龙头、建基地、促循环,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深化“产业园区+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